June 2018

社工或輔導人員就其所介入輔導之個案所作成之紀錄 若僅系就被害人之陳述登載 仍屬與被害人陳述具同一性之累積證據 與補強證據無涉(臺灣)

2018.3.15
趙質堅 律師

最高法院於民國107年3月15日作成107年度臺上字第386號刑事判決(下稱「本號判決」)指出,社工或輔導人員就其所介入輔導之個案所作成之紀錄,若僅系就被害人之陳述登載,仍屬與被害人陳述具同一性之累積證據,與補強證據無涉。

本號判決事實,為檢察官以被告撫摸A女之下體,涉犯乘機猥褻罪嫌而提起公訴,經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撤銷第一審判決,改判諭知被告無罪。檢察官不服,即提起本件上訴。

本號判決指出,社工或輔導人員就其所介入輔導之個案,經過直接觀察及以個人實際經驗為基礎所為之書面或言詞陳述,固屬於見聞經過之證人性質,得為獨立之補強證據,但此僅限輔導人員與被害人接觸時,親自與聞其陳述時之反應,以之供為證明被害人之心理狀態,或用以證明被害人之認知,或以之證明對被害人所造成之影響,然若其所作成之紀錄,僅系就被害人之陳述登載,則仍屬與被害人陳述具同一性之累積證據,自與補強證據無涉。

本號判決進而指出,就有關社工或輔導人員針對A女所製作之學生個案輔導紀錄表,關於其遭被告猥褻之記載,系依A女陳述所記錄,與A女自行陳述之筆錄,性質上無任何差異,故與A女陳述具有同一性,自不宜遽采為不利於被告之補強證據。據此,本號判決認定檢察官之上訴意旨,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均不相適合,其上訴系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故予以駁回。

本網站上所有資料內容(「內容」)均屬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所有。本所保留所有權利,除非獲得本所事前許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製、下載、散布、發行或移轉本網站上之內容。

所有內容僅供作參考且非為特定議題或具體個案之法律或專業建議。所有內容未必為最新法律及法規之發展,本所及其編輯群不保證內容之正確性,並明示聲明不須對任何人就信賴使用本網站上全部或部分之內容,而據此所為或經許可而為或略而未為之結果負擔任何及全部之責任。撰稿作者之觀點不代表本所之立場。如有任何建議或疑義,請與本所聯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