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23
營業秘密保護策略:以人才管理為中心
2023.12
蔡毓貞、許芸瑋
隨著國際間科技業競爭角力逐漸升溫,國內外企業間透過挖角員工取得競爭對手之營業秘密,或是員工透過帶槍投靠取得跳槽之談判籌碼等案件更為頻傳。對企業而言,應盡力防免兩個「不要」的發生,一是如何保護企業營業秘密不要被竊取,另一為確保企業自身以及員工不要侵害他人營業秘密。
觀察上述兩個「不要」,不難發現員工是營業秘密保護的關鍵,而企業如何避免機密流失,重點便回歸於人才管理的課題,從員工入職階段、員工在職階段至員工離職階段均應設置管控點。舉例而言,企業於員工入職前階段,應對新進員工進行背景調查,確認其與前公司有無競業禁止之規定,並於聘僱契約及保密契約約定保密義務,甚至可對特定研發職位採取「隔離措施(clean room measures)」,避免員工揭露前公司之營業秘密。於員工在職階段,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權限控管制度,並告知員工營業秘密之方針,透過教育訓練等類似活動確保員工確實了解。於員工離職階段,企業應透過離職面談提醒員工之保密義務,確認保密契約範圍,以及評估是否需要簽訂競業禁止條款等等。
營業秘密爭訟案件對「被害公司」、「侵害公司」都是一條漫長且困難的路程,建議企業應採取預防勝於治療立場,預先檢示內部是否具備各階段管理流程、機制,亦須確保各項機制確實、有效執行,不僅可有效防免營業秘密案件發生,更可在營業秘密案件不幸發生後,進行最強而有效之法律主張。
蔡毓貞、許芸瑋
隨著國際間科技業競爭角力逐漸升溫,國內外企業間透過挖角員工取得競爭對手之營業秘密,或是員工透過帶槍投靠取得跳槽之談判籌碼等案件更為頻傳。對企業而言,應盡力防免兩個「不要」的發生,一是如何保護企業營業秘密不要被竊取,另一為確保企業自身以及員工不要侵害他人營業秘密。
觀察上述兩個「不要」,不難發現員工是營業秘密保護的關鍵,而企業如何避免機密流失,重點便回歸於人才管理的課題,從員工入職階段、員工在職階段至員工離職階段均應設置管控點。舉例而言,企業於員工入職前階段,應對新進員工進行背景調查,確認其與前公司有無競業禁止之規定,並於聘僱契約及保密契約約定保密義務,甚至可對特定研發職位採取「隔離措施(clean room measures)」,避免員工揭露前公司之營業秘密。於員工在職階段,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權限控管制度,並告知員工營業秘密之方針,透過教育訓練等類似活動確保員工確實了解。於員工離職階段,企業應透過離職面談提醒員工之保密義務,確認保密契約範圍,以及評估是否需要簽訂競業禁止條款等等。
營業秘密爭訟案件對「被害公司」、「侵害公司」都是一條漫長且困難的路程,建議企業應採取預防勝於治療立場,預先檢示內部是否具備各階段管理流程、機制,亦須確保各項機制確實、有效執行,不僅可有效防免營業秘密案件發生,更可在營業秘密案件不幸發生後,進行最強而有效之法律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