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2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后,民事庭如认不符刑事诉讼法第487条第1项要件时,应许当事人缴纳裁判费,以补正起诉程序之欠缺(台湾)

孙煜辉 律师

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于109年8月25日作成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号裁定(下称本号裁定),表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后,民事庭如认不符刑事诉讼法第487条第1项要件时,应许当事人缴纳裁判费,以补正起诉程序之欠缺。

本号裁定之事实为,甲与乙发生车祸,乙因受伤送医后死亡。乙之母丙于刑事诉讼程序中附带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乙因甲之过失行为死亡,依侵权行为之法律关系请求甲赔偿其因乙死亡所受扶养费及非财产上损害。刑事庭认无法证明乙之死亡与甲之行为有因果关系,判处甲犯过失伤害罪,同时将附带民事诉讼事件裁定移送民事庭。民事庭法官认丙非刑事判决认定有罪事实之被害人,径予裁定驳回。

本号裁定之法律争议为,原告附带提起民事诉讼不合刑事诉讼法第487条第1项之要件者,如经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原告得否补缴裁判费,以补正该项欠缺?

本号裁定指出,附带民事诉讼之设置目的,乃因被告有罪,通常已就被告之犯罪事实进行严格之证据调查,而被告被诉之犯罪事实,即为造成损害之原因事实。为避免民刑判决歧异及因犯罪而受损害之人讼累,藉由免纳裁判费、减轻其主张及举证责任等特别程序,由刑事法院同时判决,俾因犯罪而受损害之人得获及时有效之救济。虽于该特别程序就当事人资格、请求范围及起诉时间设限制,惟仍规定法院认定附带民事诉讼繁杂,不能迅速终结其审判者,得以合议裁定移送该法院之民事庭。是附带民事诉讼虽附丽于刑事诉讼而由刑事法院审理,但未变更其私权纷争之本质,若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487条第1项之要件,亦仅不得享有上述特别程序之利益而已,非谓不得循一般民事诉讼程序请求救济。

本号裁定进而表示,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与一般民事诉讼无异,刑事诉讼法第503条第1项但书、第3项乃规定于刑事诉讼谕知无罪、免诉或不受理判决者,经原告声请时,应将附带民事诉讼移送民事庭,原告则应缴纳诉讼费用,即系就原不符合同法第487条第1项要件之附带民事诉讼,为兼顾原告之程序利益、实体利益及纷争一次解决之诉讼经济,允原告缴纳裁判费后,由民事法院审理。于被告未受有罪判决时,原告尚得声请移送民事庭,并补缴裁判费以补正程序之欠缺,则于被告经判决有罪情形,更不应剥夺其缴纳裁判费,请求依一般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纷争之权利。况且,原告是否为因犯罪而受损害之人,或被告是否为依民法负赔偿责任之人等,法院见解可能不一,非原告所能预测,不应由其承受未能正确预测法院见解之风险。于刑事庭判决被告有罪而以案情繁杂为由裁定移送民事庭之情形,因有原告附带提起之民事诉讼为合法之信赖外观,若原告请求权罹于消灭时效,法院始以其附带民事诉讼不合法裁定驳回,无异令原告承担法院误为移送或审理延宕所生之不利益,对其难谓公平,应允其有补正之机会。

本网站上所有资料内容(「内容」)均属理慈国际科技法律事务所所有。本所保留所有权利,除非获得本所事前许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制、下载、散布、发行或移转本网站上之内容。

所有内容仅供作参考且非为特定议题或具体个案之法律或专业建议。所有内容未必为最新法律及法规之发展,本所及其编辑群不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并明示声明不须对任何人就信赖使用本网站上全部或部分之内容,而据此所为或经许可而为或略而未为之结果负担任何及全部之责任。撰稿作者之观点不代表本所之立场。如有任何建议或疑义,请与本所联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