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勞動局公布實施「臺北市事業單位實施居家工作勞動條件保障指導原則」

2023.04

白梅芳、許家綺

「居家辦公」的工作模式在昔日疫情的衝擊下廣泛受企業採用;而今社會與產業逐漸走出疫情的陰霾,居家辦公卻未隨之步入歷史,反而成為特定企業的工作常態。在這個背景下,為保障勞工權益並促進勞資關係和諧發展,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公告於2023年3月1日實施「臺北市事業單位實施居家工作勞動條件保障指導原則」(下稱「本原則」)[1]

本原則建議:居家辦公之約定應經勞資協商書面約定,且不得損害勞工權益;雇主應建立工時回報機制、尊重勞工離線權益、重視居家工作安全、設置申訴處理機制;此外,雇主得提供或補助居家辦公必需之軟硬體設備。其中,雇主須特別留意有關「約定居家辦公」、「出勤管理」及「勞工離線權」之規則,說明如下:

1. 約定居家辦公之方法

雇主實施居家辦公,應與個別勞工或透過工會(無工會則經勞資會議)協商,並於勞動契約、工作規則或團體協約中設立居家工作專章,明訂居家辦公之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設備、資料保護、差勤管理、勞工得請求實施居家工作之情況、終止居家辦公之要件等規定(本原則第3點)。

倘勞動契約、工作規則或團體協約中原本未約定居家辦公之工作條件,而雇主希望在僱傭關係存續期間調整工作型態為居家辦公,由於此可能涉及工作內容、工作地點或待遇之變動,因此須適用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0-1條有關調職之規則。

2. 出勤管理規則

儘管無論是否實施居家辦公,出勤管理皆為雇主之法定義務(勞基法第30條);然而,由於居家辦公的工作型態模糊了「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的分際,遠端紀錄員工的出勤狀態需採用新的機制與軟硬體設備,並仰賴勞資雙方互信,無論是雇主或勞工都需要摸索適應,因此在遠距辦公的狀態下落實出勤管理規則對雇主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根據臺北市勞動局公告[2],受輔導的事業單位中實施居家辦公而違反勞基法及其他相關勞動法規之比例高達三成,其中違規之項目以「未依法記錄工作時間至分鐘」、「未依法給付延長工時工資」、「未依法置備出勤紀錄」為大宗,臺北市勞動局針對後續追蹤未改善之事業單位做成總金額303萬元之罰鍰。

為協助事業單位法規遵循,勞動主管機關建議雇主可以考慮透過電腦資訊或電子通信設備輔助記載出勤狀況,例如:以電子郵件傳送工作日誌;透過手機APP、通訊軟體或電腦差勤作業系統打卡;以行車紀錄器、GPS 紀錄器或客戶簽單確認員工出勤狀態(本原則第9點、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第2條第6款)。

3. 勞工離線權

雇主應維護勞工休息時間之「離線權」(right to disconnect),避免在勞工休假或非約定工作時間利用職權或電子通訊工具(如電子郵件、簡訊、通訊軟體、APP 等)傳送資訊干擾勞工休息(本原則第11、12點)。具體而言,雇主應與勞工或透過工會、勞資會議協商約定離線權實施方式,其主要內容包含:

(1) 明訂勞工行使離線權之合理方式與期間,並對勞工與管理階層施行有關離線權之教育訓練。

(2) 於勞工休假或非約定工作時間向其傳送訊息時,應加註「毋須立即回覆(或處理)」之提醒文字。如有緊急事務須勞工立即處理,雇主應依勞基法第32條第4項或第40條規定延長工時或停止假期,支付相應的加班費並依法提供補休。

(3)勞工於休假或非約定工作時間未回覆工作訊息時,雇主不得對勞工之工作條件、職務內容或升遷機會等為不利對待。

本原則屬於行政指導[3],本身雖然不具強制性,但須注意其內容仍與勞基法息息相關,倘事業單位實施居家辦公違反勞基法上有關調職、出勤紀錄、加班限制等規定,主管機關仍將依法裁罰。因此,建議事業單位實施居家辦公時依循本原則,並可以參考「事業單位實施居家工作自主檢核評分表」[4]評估25項檢核項目以確保合規。


[1]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07/relfile/11869/128732/9652a39d-ff29-4282-9435-86a7a9b51b4b.pdf
[2] https://bol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098B457D83590D7F&sms=72544237BBE4C5F6&s=DD4143E5DFB3CB78&fbclid=IwAR1_VkjJ4HsF-tOcioEYkPpYo9QxRMTyKSddHUiqb1Jp4SdgkMRxIFac0NY
[3] https://bola.gov.taipei/cp.aspx?n=ECD43AA057E9D8B2&fbclid=IwAR1Bw2zX83tllLIwDgt9cd7ySEM9dhtoFcMeTOW9ewicEu75b5naE3rpUAQ
[4]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07/relfile/11869/128732/e539316a-a274-4cce-8d1c-2d637cbeb158.pdf


本網站上所有資料內容(「內容」)均屬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所有。本所保留所有權利,除非獲得本所事前許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製、下載、散布、發行或移轉本網站上之內容。

所有內容僅供作參考且非為特定議題或具體個案之法律或專業建議。所有內容未必為最新法律及法規之發展,本所及其編輯群不保證內容之正確性,並明示聲明不須對任何人就信賴使用本網站上全部或部分之內容,而據此所為或經許可而為或略而未為之結果負擔任何及全部之責任。撰稿作者之觀點不代表本所之立場。如有任何建議或疑義,請與本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