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实务之等待期间约款,并未违反保险法,原则上应承认其效力(台湾)

游淑君 律师

最高法院于109年5月7日作成109年度台上字第760号判决(下称本号判决),表示保险实务中所谓等待期间约款,系为避免保险人承受危险实已发生、不符承保要件而持续有效之保单,致保费收入与保险金支出失衡。

本号判决之事实为,双方于102年8月16日签订终身寿险契约,附加「住院医疗保险附约」(下称系争附约)。后被上诉人于保险期间先后住院治疗,依系争附约之约定,被上诉人得请求上诉人给付住院日额补偿保险金。被上诉人向上诉人申请给付保险金,却遭拒绝,故依系争附约请求上诉人给付保险金。上诉人则抗辩,被上诉人所罹精神疾病须于契约生效满30日以后发生者,上诉人始负给付保险金责任。被上诉人于同年8月间出现忧郁症症状,于同年9月23日就医,经诊断罹患精神官能症(低落性情感疾患)及严重型忧郁症(以下合称系争疾病),可见被上诉人于系争附约生效未满30日即有系争疾病,故不得请求给付保险金。

本号判决指出,按保险法第127条规定,保险契约订立时,若被保险人已在疾病或妊娠情况中,保险人对是项疾病或分娩,不负给付保险金额之责任。其立法意旨系为防止被上诉人带病投保之道德危险。而保险实务上所谓等待期间(或称观察期间)约款,系约定保险人对于订约后一定期间内所罹患疾病,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其目的在于避免健康保险契约生效后,于保险人及被保险人均不知情之情况下,因疾病潜伏、症状不明显、发现不易等因素,令保险人承作危险实已发生、不符承保要件而持续有效之保单,致保费收入与保险金支出失衡,违反保险为最大善意契约原则。等待期间约款并不违背保险法规定,因此原则上应承认其效力。

本号判决进而表示,双方签订系争附约,明定:「本公司(即上诉人)对被保险人罹患疾病所须负担的保险金给付责任,系自本附约生效日起持续有效30日或复效日以后所发生者为限」,复于第2条约定:「本附约所称『疾病』系指被保险人自本附约生效日起持续有效30日或复效日以后所发生之疾病」。故上诉人就被上诉人于订约日起算30日内「发生」之疾病,得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又被上诉人自102年8月间起出现症状,于同年9月23日就诊,并因系争疾病而住院治疗,医院推估被上诉人发病时间约于102年8月前后。则上诉人抗辩被上诉人于102年8月间「发生」系争疾病,是否毫无足取?若被上诉人于102年8月间已「发生」系争疾病,其得否以不知有该疾病或该疾病系于等待期间届满后始确诊为由,主张不受上开约定之拘束,而得请求上诉人给付保险金?不无探求之余地。原审未详细探究,遽谓上诉人不能证明被上诉人所患系争疾病系于「系争附约生效前发生」,而为上诉人不利之论断,自有可议。因此本件上诉并非无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