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放货之通知乃为领货需求下之权宜处理模式 并非指一经约定电报放货 不问托运人是否指示放货 受货人即取得载货证券所示货物之所有权 (台湾)

2017.10.5
陈安揆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律师

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于民国106年10月5日作成104年度重上字第188号民事判决(下称本号判决)指出,电报放货之通知乃为领货需求下之权宜处理模式并非指一经约定电报放货,不问托运人是否指示放货,受货人即取得载货证券所示货物之所有权。

 

本号判决事实为原告主张被告A公司以系争运送契约委托伊海运出口「山竹」10次,原告依被告A公司之董事B指示完成海运货物之运送及报关事宜请求给付运费却未果,故以承揽运送法律关系诉请被告A公司或B给付。

 

本号判决指出载货证券正本加盖「Surrendered」戳记后,再由运送人以电话或电报或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其在目的港之分支机构或代理人,准许该载货证券上所指定之受货人在不须提出载货证券正本之情形下,即得请求交付货物。故所谓「电报放货」程序,乃依附于载货证券而存在之海运实务操作方式,其目的系在于免除受货人于领取货物时依法应提出载货证券正本之义务,运送人与托运人间即会约定相关之担保机制相互配合,亦可见电报放货之通知,仅为上述领货需求下之权宜处理模式,非谓一经约定「电报放货」,不问托运人是否指示放货,受货人即取得载货证券所示货物之所有权。

 

本号判决进而指出,本件审酌系争运送契约之成立过程及相关文件等认定托运人为被告A公司,而原告也以被告A公司为托运人请求给付运费,则纵使系争载货证券复印件记载受货人为C公司,被告A公司仍得本于托运人地位依运送契约主张损害赔偿权利。

 

本号判决进而审酌相关证据认定原告所运送之系争山竹,仅剩下30%可以食用及被告A公司受有相关货物毁坏之损失抵销下,原告已无任何债权可以请求,进而判决原告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