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秘密保护策略:以人才管理为中心

2023.12

蔡毓贞、许芸玮

随着国际间科技业竞争角力逐渐升温,国内外企业间透过挖角员工取得竞争对手之营业秘密,或是员工透过带枪投靠取得跳槽之谈判筹码等案件更为频传。对企业而言,应尽力防免两个「不要」的发生,一是如何保护企业营业秘密不要被窃取,另一为确保企业自身以及员工不要侵害他人营业秘密。

观察上述两个「不要」,不难发现员工是营业秘密保护的关键,而企业如何避免机密流失,重点便回归于人才管理的课题,从员工入职阶段、员工在职阶段至员工离职阶段均应设置管控点。举例而言,企业于员工入职前阶段,应对新进员工进行背景调查,确认其与前公司有无竞业禁止之规定,并于聘雇契约及保密契约约定保密义务,甚至可对特定研发职位采取「隔离措施(clean room measures)」,避免员工揭露前公司之营业秘密。于员工在职阶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权限控管制度,并告知员工营业秘密之方针,透过教育训练等类似活动确保员工确实了解。于员工离职阶段,企业应透过离职面谈提醒员工之保密义务,确认保密契约范围,以及评估是否需要签订竞业禁止条款等等。

营业秘密争讼案件对「被害公司」、「侵害公司」都是一条漫长且困难的路程,建议企业应采取预防胜于治疗立场,预先检示内部是否具备各阶段管理流程、机制,亦须确保各项机制确实、有效执行,不仅可有效防免营业秘密案件发生,更可在营业秘密案件不幸发生后,进行最强而有效之法律主张。


本网站上所有资料内容(「内容」)均属理慈国际科技法律事务所所有。本所保留所有权利,除非获得本所事前许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制、下载、散布、发行或移转本网站上之内容。

所有内容仅供作参考且非为特定议题或具体个案之法律或专业建议。所有内容未必为最新法律及法规之发展,本所及其编辑群不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并明示声明不须对任何人就信赖使用本网站上全部或部分之内容,而据此所为或经许可而为或略而未为之结果负担任何及全部之责任。撰稿作者之观点不代表本所之立场。如有任何建议或疑义,请与本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