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25

上海地區關於人工智慧產業政策梳理(中國大陸)

隨著《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國發〔2025〕11號)的發布,2025年9月上海市也發布了《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慧+”行動組織開展2025年度上海市“人工智慧+”行動專案申報工作的通知》,再一次顯示出上海地區努力打造“人工智慧上海高地”的決心。本文因此擬梳理近三年來上海地區關於人工智慧產業的相關政策,以供參考。
 
一、 主要政策檔
自2022年以來,上海地區發布了不少於十幾份檔,從不同的角度提供政策支持以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大致來說,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部分主要為頂層的制度設計,另一部分主要為一些細分領域的支持政策。明確了人工智慧產業定義、發展原則、職責分工、支持方向;並提出了建設“人工智慧上海高地”,推動技術、產業、應用、治理協同發展。
 
1. 頂層設計方面:
《上海市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條例》
《關於人工智慧“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
《上海市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2025)》
《立足數位經濟新賽道推動資料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作用促進本市科創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
《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慧應用的若干措施》

2. 細分領域方面:
《關於促進工業服務業賦能產業升級的若干措施》
《上海市智慧終端機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年)》
《上海市促進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高品質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上海市支持人工智慧賦能人力資源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
《上海市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
《上海市促進工業服務業賦能產業升級行動方案(2024-2027年)》
《上海市促進線上新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慧工作方案(2025—2027年)》
《上海市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關於促進本市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

二、重點支持領域
從這些政策來看,主要關注了以下一些領域:

1. 基礎技術與平臺
1)大模型體系
支援通用大模型(L0)、行業基座模型(L1)、場景應用模型(L2)三級體系建設。
鼓勵開源開放、模型壓縮(知識蒸餾、剪枝、量化)等技術研發。
2)智能算力
- 建設超大規模自主智算集群,支持GPU、ASIC、FPGA等國產晶片研發與應用。
- 優化市級算力調度平臺,推動“訓推一體”服務模式。
3)語料數據
- 構建高品質行業語料庫,支持多模態資料獲取、合成、標注。
- 建立語料共用與收益分配機制,推動公共資料開放與資料要素流通。
 
2. 垂直行業應用                                                            
1)製造業:智慧工廠、工業大模型、缺陷檢測、工藝優化、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等。  
2)金融業:智慧風控、智慧投顧、反欺詐模型、金融大模型、智慧客服等。                
3)醫療業:醫學影像識別、智慧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大模型、智慧預問診、康復機器人等。    
4)教育業:智慧教學平臺、AI助教、個性化學習、教育大模型、數位人教師等。              
5)城市治理:城市大模型、智慧交通、環境監測、公共安全預警、城市運行智慧中樞等。        
6)自動駕駛: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車路協同、智慧座艙、汽車晶片、智慧出租/重卡等。    
7)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空間智慧、多模態交互、機器人資料集、開源模擬平臺等。        
8)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分子設計、藥物篩選、材料研發、科研大模型等。            
9)線上新經濟:智慧搜索、內容生成、數位人主播、智慧客服、平臺經濟智慧化升級等。    
   
三、主要支持措施

1. 財政資金支持 [1]
1)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等關鍵技術創新:最高5000萬元支援,按核定投資給予最高30%補貼。                                    
2)智能算力租用:最高100%租金補貼,市區協同,最長1年。                                    
3)模型API調用/私有化部署:模型券最高500萬元補貼,按合同額最高50%核定。                                 
4)語料採購:語料券最高500萬元補貼,按合同額最高30%核定。                                 
5)標杆示範場景建設:最高1000萬元支持,按核定投資最高20%補貼。                                    
6)創新軟體產品首版次應用:最高2000萬元支持,按合同額最高30%補貼。                                      
7)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最高2000萬元支持,按核定投資最高50%補貼。                                    
8)具身智慧型機器人規模應用:按合同額5%獎勵,最高500萬元。                                            
 
2. 載體與平臺建設
1)全面提升平臺服務能力:採用“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企業”方式佈局人形機器人製造業創新中心;打造智慧型機器人檢測與中試驗證創新中心,形成含共性技術研發、檢測與評定、中試驗證的綜合技術服務平臺;推動通用機器人研究院建設等等。 [2]
2)打造智慧終端機規模化生產基地:提升技術改造、兩新、智慧工廠等政策對智慧終端機企業的補貼力度,對產線智慧化水準提升加強支持。通過生產性服務業專項政策,對智慧終端機領域的研發設計、倉儲物流、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等工業服務業企業給予支持。支持智慧終端機中試平臺、軟硬體適配中心建設,提升協同能力,探索人工智慧新終端概念驗證。 [3]
 
3. 人才與金融支持
1)人才政策 [4]
提供落戶、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綜合服務;
支援高校設立人工智慧交叉學科、產訓融合基地。
2)金融政策 [5]
通過產業轉型基金、先導基金等相關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終端企業融資支援。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母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專業機構參與智慧終端機產業投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加強智慧終端機融資需求保障。發揮國有企業作用,支援各類企業積極參與智慧終端機產業發展,鼓勵優質企業對關鍵環節開展並購收購。
 
4. 資料與標準支援 [6]
1)數據開放:
建立公共資料動態開放清單,推動醫療、交通、政務等領域資料分類分級開放;支援企業參與資料交易、資料資產登記、資料智慧財產權試點。
2)標準制定:
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人工智慧國家/行業/地方標準;
建立演算法模型備案、評估、交易流通機制;
推動“上海標準”人工智慧標識認證。
 
四、結語
由上可知,上海市已形成以國家“人工智慧+”戰略為引領,以《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條例》為基礎,以“模塑申城”工程為核心抓手的政策體系,構建起覆蓋基礎能力—垂直應用—產業生態—要素保障的全鏈條政策支持框架。政策導向明確、支援方式多元、資金力度大、場景開放廣,為人工智慧企業、科研機構、開發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發展環境。
[1]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慧應用的若干措施》
[2]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促進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高品質 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3]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智慧終端機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 (2026-2027年)》
[4]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條例》、《上海市促進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高品質 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5]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智慧終端機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 (2026-2027年)》
[6] 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條例》

本網頁上所有上海理慈法律新知資料內容(「內容」)均屬上海理慈律師事務所所有。上海理慈保留所有權利,除非獲得上海理慈事前許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製、下載、散布、發行或移轉本網頁上之內容。

所有內容僅供作參考且非為特定議題或具體個案之法律或專業建議。所有內容未必為最新法律及法規之發展,上海理慈及其編輯群不保證內容之正確性,並明示聲明不須對任何人就信賴使用本網頁上全部或部分之內容,而據此所為或經許可而為或略而未為之結果負擔任何及全部之責任。撰稿作者之觀點不代表上海理慈之立場。如有任何建議或疑義,請與上海理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