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9

收取代價而將金融帳戶交予他人自由使用 卻未為進一步查證用途者 應認有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台灣)

孫煜輝 律師

臺灣高等法院於民國108年4月16日作成108年度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下稱本號判決)指出,收取代價而將金融帳戶交予他人自由使用,卻未為進一步查證用途者,應認有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

本號判決事實為被告於網站上看到最快3日內可領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上現金之招人廣告,並以通訊軟體LINE與對方聯繫,得悉可藉由提供金融帳戶牟利,其情形為每提供1帳戶,每月可賺取3萬元報酬,每人最多能提供7本帳戶,每月共可賺取21萬元報酬後,提供其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均已先依指示變更),以交貨便店到店之方式,寄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該人於取得上開帳戶資料後,隨即轉交所屬之詐騙集團使用,該詐騙集團成員即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分別為詐欺行為,故以幫助詐欺起訴。

本號判決指出,被告已年滿25歲,且依被告自述其從事過美髮業及自助餐、火鍋店等餐飲服務業,可仍有一般生活經驗,則被告對於他人願以每1帳戶每月3萬元之高額代價租用開戶並無何等限制之帳戶,且徵求之帳戶數目甚多,該徵求帳戶者之真正用途究竟為何,是否係為將該等帳戶作為不法財產犯罪所用以規避查緝,絕無不起疑心之理,詎被告竟未為進一步詢問或查證,即任意將其所有多達3個金融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寄交予他人,容任他人自由使用,其主觀上顯然具有縱取得該等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之人以之為詐欺取財工具,亦不違背其本意之不確定故意甚明等理由,仍判決幫助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本網站上所有資料內容(「內容」)均屬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所有。本所保留所有權利,除非獲得本所事前許可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重製、下載、散布、發行或移轉本網站上之內容。

所有內容僅供作參考且非為特定議題或具體個案之法律或專業建議。所有內容未必為最新法律及法規之發展,本所及其編輯群不保證內容之正確性,並明示聲明不須對任何人就信賴使用本網站上全部或部分之內容,而據此所為或經許可而為或略而未為之結果負擔任何及全部之責任。撰稿作者之觀點不代表本所之立場。如有任何建議或疑義,請與本所聯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