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害防制法第9条第8款规定促销烟品或广告不得以公益活动等方式为宣传,未违背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及平等权之意旨。(台湾)

杨宜蓁 律师

司法院大法官于109年8月28日做成大法官解释第794号(下称本号解释),表示烟害防制法第9条第8款规定,未违背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及平等权之意旨。

本号解释之事实为,声请人A为烟品公司,赞助B基金会办理公益计划。因民众陈情疑涉违反烟害防制法规定,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改制前为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将陈情资料函转台北市政府卫生局查处。台北市政府卫生局调查后,认声请人藉由提供经费捐助及志工服务方式赞助系争计划,并向媒体揭露赞助讯息,提升其企业形象,增加民众好感与对产品之认同感及购买意愿,已直接或间接产生烟品宣传营销或提升吸烟形象之结果,违反烟害防制法第9条第8款规定(下称系争规定),依同法第26条第1项规定,处声请人罚款。声请人不服,提起诉愿,遭驳回后,复提起行政诉讼,经确定终局判决驳回确定,向大法官声请释宪。

本号解释指出,按司法院释字第414号、第577号及第744号解释,商品广告所提供之讯息,其内容须非虚伪不实或不致产生误导,并以合法交易为目的而有助于消费大众作出经济上之合理抉择者,始受宪法第11条言论自由之保障。国家为保障消费者获得真实而完整之信息,避免商品广告或标示内容造成误导,或为增进其他重要公共利益目的(如保护国民健康),得立法采取与达成上述目的间有实质关联之手段,限制商品广告。另按释字第722号、第745号、第750号及第791号解释,宪法第7条之平等权,非当然禁止国家为差别待遇。法律所为差别待遇,是否符合平等保障,应视差别待遇之目的是否合宪,及所采取之分类与达成规范目的间,是否有一定程度之关联性。法规范如涉及难以改变之个人特征,例如种族、性别、性倾向等,或属受有各种事实上或法律上之排斥或歧视者,或为社会上孤立隔绝之少数且为政治上之弱势,应适用严格或较为严格之审查标准。反之,法规范之分类如非上述分类,且其差别待遇不涉及攸关个人人格发展及人性尊严之重要基本权利,自得采宽松标准审查。如其立法目的系为追求正当公共利益,且其分类与目的之达成间有合理关联,即未违反宪法第7条平等权。

本号解释进而表示,查烟害防制法第1条前段之立法目的,为防制烟害,维护国民健康。故系争规定限制广告或促销烟品之目的,即在减少烟品使用、防制烟害及维护国民健康。此等目的为追求重要公共利益,属合宪。又烟品业者之显名赞助行为,如其直接或间接目的或效果在于对不特定消费者推销或促进烟品使用,即为系争规定所禁止之宣传,以避免烟品业者假赞助之名,而达广告或促销烟品之实,产生破坏烟品去正常化之负面效果,冲击烟害防制政策。是以,系争规定之限制手段与达成立法目的间,具实质关联,亦属合宪。是系争规定未违背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之意旨。另系争规定限制烟品业者,虽系以表意人之身分为分类,然非从严审查之分类。另各类食品、烟品、酒类商品等,对于人体健康之影响层面有异,难有比较基础。纵依声请人之主张,以可能损害个人身体健康之烟品、酒、槟榔等商品为比较对象,然烟品除损害吸烟者本人之身体健康外,因吸烟所产生之二手烟会对吸烟者以外之人产生身体健康之损害,与槟榔、酒类等商品所可能造成之损害有别。故系争规定以烟品业者身分所为之分类,与追求国民健康之目的间有合理关联。综上,系争规定所追求之目的正当,其所采分类与目的之达成间,具有合理关联,与宪法第7条平等权保障之意旨尚无违背。